二氧化钛(TiO₂)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涂料、塑料、化妆品、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重要无机化合物,其性能与纯度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。为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,二氧化钛检测成为确保其化学性质、物理性能及安全性的关键环节。检测内容涵盖成分分析、纯度测定、杂质含量、晶型结构、粒度分布等多个维度,需依据国际或行业标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精准分析。
二氧化钛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:
1. 成分分析:确定样品中TiO₂的化学组成及含量;
2. 纯度检测:评估主成分纯度及杂质(如Fe、Al、Si等金属氧化物)残留;
3. 晶型结构分析:区分锐钛矿型(A-TiO₂)和金红石型(R-TiO₂)的占比;
4. 粒度及比表面积测试:通过激光粒度仪或BET法测定颗粒尺寸和表面特性;
5. 重金属检测:铅(Pb)、砷(As)、镉(Cd)等有害元素含量测定;
6. 白度与遮盖力:评价二氧化钛在应用中的光学性能。
1. X射线衍射(XRD):用于晶型结构分析,通过衍射图谱识别锐钛矿与金红石相比例;
2. X射线荧光光谱(XRF):快速测定主成分及杂质元素含量;
3.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(ICP-OES/MS):高灵敏度检测重金属及微量元素;
4. 分光光度法:结合化学消解,定量分析二氧化钛纯度;
5. 扫描电镜(SEM):观察颗粒形貌及分散性;
6. 化学滴定法:传统方法用于部分工业级二氧化钛的纯度验证。
检测需遵循以下国际及国家标准:
1. GB/T 19591-2004(中国):纳米二氧化钛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;
2. ISO 591-1:2000:涂料用二氧化钛分类及试验方法;
3. FDA 21 CFR 73.575(美国):食品级二氧化钛的限量标准;
4. EU Regulation No 231/2012(欧盟):食品添加剂E171的安全性规范;
5. JIS K 5116-1992(日本):工业二氧化钛检测标准。
1. 样品前处理需避免污染,尤其是痕量元素检测;
2. 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钛适用场景差异大,需明确检测目的;
3. 食品及医药级产品需额外关注微生物指标和生物相容性;
4. 检测报告应包含方法依据、仪器参数及结果不确定度评估。